中醫的傳承一直依賴于文字的記載,中國近代由受過西方教育的學者發起的“白話文運動”,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的語言習慣,隨著文言文被替代,自建國以來,學習過文言文的人越來越少,許多用文言文記錄的中醫名家典籍,讓國人看起來越晦澀難懂,對中醫的傳承形成了障礙。新學堂建立以后,雖然有許多中醫典籍被譯成白話文,但由于文言文的語言風格過于凝練,加大了翻譯難度。中醫已在中華民族傳承了上千年,凝結了歷代中醫名家的智慧,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,但由于其一直以文字的方式進行記錄與總結,而受到文字本身這種形式的制約,不能轉化為現代科學所要求的數字依據。這兩方面的因素都制約著中醫的傳承與傳播發揚。 為了打破阻礙中醫發展的壁壘,我們必須使用一種現代科學所要求的新的語言來表達中醫。新的語言特征是使用標準化的語匯與數字,例如表述脈象洪大時,我們必須同時給出脈象的幅度,多大幅度的脈象范圍稱之為“洪大”,只有用這種精準的語言去描述、記錄,才能將得到的中醫臨床實踐統一起來,把信息、數據聚齊起來,讓能使中醫的語言為中醫的價值辯護,使中醫得到更廣泛的認可。 所以首先第一步,我們需要發明可以獲得新中醫語言的中醫特征信息采集設備,我公司研發制造一系列中醫特征信息采集設備,可以采集包括面相、舌...
發布時間:
2016
-
03
-
01
瀏覽次數:1038